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
2022-09-10 11:05 发布 共 4次访问


、幼儿园概况

坐落在美丽鹅湖镇的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充满着如水般的灵秀与恬静,诉说着民间文化的祥和与喜悦。九十多年的办园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办园文化意蕴,涵养了“和润”的园风、“爱似甘露”的教风、“快乐向上长”的学风,在“甘露润童年”的办园理念指引下,甘幼人坚持走文化强园、特色立园之路,执着地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努力打造品牌校园。

幼儿园立足社区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积极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深入开展课程地图的探索,着力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间艺术,先后承担了多个“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甘露童韵》《课程地图:一场充满意义的课程旅行》分别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幼儿园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绿色幼儿园、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第五批精品课题培育学校、无锡市四有好教师团队、无锡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无锡市《指南》实验园、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课题实验单位等荣誉称号。幼儿原创节目《小龙舞动》《端午童谣》分别在中央电视台4频道和13频道直播,专题片《民间艺术课程》《备战锡剧》等在无锡市教育电视台展播。

幼儿园现有20个班级,幼儿582名,93名教职工。52名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2名,大专学历教师9名;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19人,二级教师9人;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无锡市教学能手4名,无锡市教学新秀2名,锡山区教学能手3名,锡山区教学新秀14名。

二、文化建设基础

幼儿园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化底蕴的积淀,立足周边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对园本文化、儿童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走访老人、园史寻根、收集资料、主题活动等进一步梳理办园历史;通过梳理文化手册、拍摄宣传片、创作园歌等进一步凝练办园文化;通过对剪纸、泥塑、印染等民间艺术进行儿童化、游戏化、艺术化的改造,进一步厚实课程文化;自2010年开始,通过每年举办民间游戏节、幼儿才艺节,让幼儿在民间文化濡染中“快乐向上长”。幼儿园在各级各类比赛和展演中成绩斐然,“小小甘露景”“甘露端午真闹猛”“龙腾狮跃”“鼓舞飞扬”等原创民间文艺作品获评无锡市小小红梅杯金奖、锡山区校园艺术节一等奖,并参加锡山区四运会、锡山区校园艺术节颁奖会、鹅湖镇“乐活鹅湖”颁奖活动、“帆船开幕式”等演出。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进一步提炼梳理文化建设经验、亮点、特色,通过更丰富的实践、更深入的思考、更系统的表征深化“甘露童韵”园所文化建设,真正构建起富有园本特色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团队文化、儿童文化。在“甘露润童年”办园理念指导下,深化幼儿园“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以课程地图为理念,探索民间文化课程的实施路径;关注民间文化中对幼儿成长有益的经验,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文化建设目标确立为:

1. 通过一年一度的“甘露童韵”幼儿才艺节和民间游戏节活动,强化特色文化建设成效,扩大特色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2. 通过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独特样貌的民间文化课程地图。

3. 通过特色文化的建设,打造彰显“甘露童韵”文化的特色园所。

4. 通过特色文化的建设,打造“快乐向上”好教师团队。

5. 通过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幼儿园示范辐射影响力。

四、文化建设构想

(一)管理文化建设

梳理办园理念、办园思想、办园目标,凝练形成“甘露童韵”办园文化品牌。组织教职工对“甘露童韵”的办园文化内涵与外延积极进行研讨,增强对“甘露童韵”办园品牌的的理解与认同,并能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不断升华品牌内涵。认真梳理民间工艺、民间文艺、民间游戏的特色亮点项目,深入开展研讨、创新、拓展,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大做优做亮特色,真正凸显园所文化特色依托“钱琴名师工作室”、“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省精品课题培育学校”、“市级前瞻性课题实验项目”、“市级指南实验园”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展示活动;通过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社区协作联盟等平台,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更广泛地进行宣传,锻造提升“甘露童韵”品牌的影响力。

(二)环境文化建设

遵循“环境即课程”的理念,以“营造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使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为特色文化环境创设的目标,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环境,从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廊道环境、户外游戏环境、专用室环境、活动室环境等多方面呈现“甘露童韵”的办园特色,展示幼儿园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氛围。遵循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努力体现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在与民间文化教育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能力、情感经验

(三)课程文化建设

依托江苏省“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课程地图深度建构研究》,坚持儿童本位,回归幼儿真实生活,以《指南》为指针,通过一日生活新样态的探究、资源与环境的生活化融合、在地教育的开展等途径,以课程故事、学习故事、观察记录、专题研究、自制绘本、游戏计划制定等为载体,呈现课程展开的脉络,研究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实现课程、一日生活与幼儿三者的相互融合,从而凸显课程地图”的课程文化样貌。

(四)团队文化建设

明晰“快乐向上”的团队文化的定义、阐释,体现”快乐向上”好教师团队的育人主张,让团队文化成为整个团队的文化符号,进而通过团队文化的彰显进一步凸显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教育主张。

1. 聚焦专业素养,建设“快乐向上”教师团队,成就队伍品质提升。

完善幼儿园师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进一步明晰“快乐向上”好教师素养结构的科学之维。让“纯真慧心”体现“快乐向上”好教师的理想信念、“朝气蓬勃”表现“快乐向上”好教师的道德情操、“乐享成长”展现“快乐向上”好教师的扎实学识、“追随儿童”凸显“快乐向上”好教师的仁爱之心。

2. 关注文化浸染,践行“润物无声”教育理念,推动园所品牌发展。

关注教师人文需求,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以“向光而行”“向阳而生”“向上而长”为文化标识和文化符号,践行“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师德修养、理论学养、实践素养,在推进团队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幼儿园品牌的发展。

3. 丰富生命图谱,探索“课程地图”育人模式,再次拥抱美好童年。

鼓励教师坚守“儿童为本”的教育立场,争做文化的传递者和培育者,以课程地图为路径深化民间文化课程的实施,和儿童一起展开课程旅行,走进最具有中国气质和特点的民间文化,陪伴孩子们在文化中长大,让孩子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五)儿童文化建设

深化传统经典项目的研究,开设剪纸、编织、泥塑等民艺活动小组,提升幼儿民间艺术文化素养;与无锡市锡剧团合作对部分有兴趣的幼儿进行锡剧演唱培训,与小学更好地衔接;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习惯得以很好地传承。“甘露童韵”游戏节、“甘露童韵”オ艺节为每学年的特色展示活动项目,深化特色创新研究,力求让所有的幼儿有展示才艺的舞台,让编织、剪纸、泥塑、刺绣、印染、舞龙舞狮、锡剧等民间艺术得以很好的传承,让每一个甘幼孩子身上有着民间文化的烙印。

五、特色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幼儿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建立下列保障措施:

1. 把创建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园领导及教师积极参与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幼儿园的特色文化

2. 修改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落实文化建设的奖惩项目。

3. 加强特色项目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师资的配备和培训工作,保证特色项目高质量实施。

4. 加大特色文化的建设投入,确保每年有足够的特色文化建设经费,以保障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